【原创】异国青山埋忠骨,往昔峥嵘今犹酣
4月5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在非洲坦桑尼亚中国专 家公墓,王克大使率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及在坦中资机构、援坦军事专 家组和华侨华人代表约170人参加祭扫、缅怀先烈。坦外长马希加、司法部长卡布迪、尼雷尔基金会执行主任布提库、政府首 席新闻发言人阿巴斯、执政的革命党外事书记鲁宾加以及坦赞铁路管理局、坦中友协、留华学生联谊会、参与修建坦赞铁路的坦方工人代表等共约90人前往凭吊。我和FTC的同事也参加了缅怀先烈活动。
“40多年前,5万多名中华儿女满怀对非洲人民的真挚情谊来到非洲,同兄弟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民并肩奋斗,在茫茫非洲草原上披荆斩棘,克服千难万险,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筑成了被誉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他们中有60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永远长眠在这片远离故乡的土地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和坦赞铁路一样,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心中。”这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往达累斯萨拉姆市西南郊外的中国专 家公墓凭吊时所发表的深情演讲。
眼前的烈士纪念碑前飘扬着中坦两国国旗,正前摆放着祭奠花圈,绸带上中文书写着“为援助坦桑尼亚而献身的中国专 家烈士永垂不朽”,英文书写“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中坦友谊长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奏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些献出生命的先烈们也正是用他们的血肉所筑成了这条“友谊之路”。他们同坦赞人民一起凭借高超的科学技术、超凡的意志和过人的勇气共同建成了这条长达1860公里,连通坦赞两国的交通大动脉,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的奇迹,让这条坦赞铁路和中坦友谊享誉世界!
同期建立的坦中友谊纺织厂同样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样是怀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神圣信念,为了我们非洲同胞更美好的生活,为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挥洒汗水与热血。能作为友谊纺织厂的一份子,成为中非友谊的见证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光荣,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更要弘扬先辈们的意志,学习继承烈士精神,精心珍惜和呵护中非传统友谊这份宝贵财富!“烈士精神永励后人,中坦友谊世代传承”,向先烈们致敬!
七个中国专 家英烈故事
故事一:张敏才同志,男,1932年生,水利专 家。1967年10月,他带领技术人员在鲁伏河下游河谷考察测绘水文情况。张敏才一行的灌木丛中进行勘探时,遭到野蜂侵袭,全身中毒。当被当地居民抬回住地时,他已经周身浮肿、神志不清。周恩来总理获悉后,立即从北京派顶 级的专 家吴阶平教授到坦参与抢救。但张敏才终因伤势过重逝世,年仅35岁。张敏才同志是我国援外事业、中坦友谊的先驱者,是第 一位牺牲的中国援坦专 家。
故事二:李景普同志,男,1927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70年受命来坦,在坦赞铁路项目担任隧道工程队队长。在坦期间,他给远在国内的家人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对无法陪伴在即将分娩的妻子身边深表歉意,并叮咛妻子注意身体,代他好好照顾孩子。谁知这封家书也成为烈士的绝笔。1971年4月15日李景普在转赴新工地时,因车祸不幸牺牲,时年44岁。记得听使馆的老同事讲,有一年使馆组织遗属祭扫公墓,李景普未曾谋面的女儿在父亲的墓碑前说:“我妈怀我的时候您就出国了,现在我也是当妈的人了……”
故事三:刘光福同志,男,1946年6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在坦赞铁路项目担任危险系数很高的开山工职务。坦赞铁路施工环境恶劣,但是他从来不畏惧,坚守工作岗位。1971年11月30日,刘光福同志在引爆炸药的过程中牺牲,时年25岁。
故事四:李荣安同志,男,1933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1970年11月26日,因脑疟不治身亡,时年37岁。他是坦赞铁路建设期间第 一位因疟疾而牺牲的同志。
故事五:金成威同志,男,1951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在坦赞铁路项目中任推土机司机。1973年2月19日,由于当时施工地段地势严重不平、倾角较大,在施工作业中发生事故,金成威同志当场牺牲。金成威同志是坦赞铁路项目中牺牲的年龄最小的同志,牺牲时年仅22岁。
故事六:陈明金同志,男,1946年7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在坦赞铁路项目施工中任线路工职务。1975年5月22日,也就是在坦赞铁路全线铺通的前不久,在施工工程中,因交通事故不幸牺牲,时年29岁。他未能看到他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这条铁路全线铺通的那一 天。他是援建坦赞铁路项目最后一位牺牲在施工现场的同志。
故事七:专 家公墓还安葬着在其他中坦合作项目中献出生命的工作人员19人。中国援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技术合作组组长祁辛同志连续在坦工作近8年。2015年8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