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老同志在“工业遗存”保护中的作用
从清朝末年的民族工业开拓者盛宣怀,到民国年间的刘国钧,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常州工业的辉煌曾经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激情飞扬。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昔日的一些“常州制造”和特色手工艺,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和市民记忆。
作为常州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百年工业文化,不可磨灭也不能丢失。常州工贸系统的许多老领导、老厂长,这些曾经为常州工业付出青春与心血的亲历者们,始终魂牵梦萦。在常州工贸国资公司成立不久的2008年,原机电、纺织、化轻、贸易等11个行业的一些老同志,就不约而同地向公司决策、管理层提出倡议:抓紧对工业遗存和传统手工艺进行有效保护。记忆的大门被重新开启,唤起了大家的共鸣,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一些老同志踊跃参与由老干部处组织开展的“创意金点子”征集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和历史资料。
一些老同志慷慨捐赠,把珍藏家中的“宝贝”拿出来,其中不乏代表“常州制造”的名优产品,如:金狮牌自行车、红梅牌照相机、星球牌收录机、幸福牌电视机,一件件凝结着深厚情谊的物品,汇集到保护工作办公室。
一些老同志毛遂自荐,自发当起义务宣传员、信息员、讲解员,宣传、介绍“工业遗存”保护的重要意义和进展情况。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改造建设,常州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全新亮相。中心位于常州的“母亲河”——大运河畔,是利用原第五毛纺厂的厂房、结构重新改造而成的,面积达10000平方米,这里收藏展出珍贵档案史料600余份、声像资料1100余张、实物120件,分近代工商业、建国后工业布局、明星城市的崛起、改革发展、展望未来五个部分,生动形象地浓缩了常州百年工业发展历史。2011年11月,中心成为全省第一家全国中小学教学实验基地。与此同时,旨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常州三宝”博物馆,应运而生。
如今,以常州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和“常州三宝”博物馆为依托,集工业旅游、教学实践、文化鉴赏等为一体,面积达36000多平方米的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初具规模。2010年,街区被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