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的“养老院”
唐 代:“悲田院”既是养老院也是救济处
机构名称: 唐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设有“悲田养病坊”
管理特点:僧人管理养老院
人员及待遇:解决老人的老、病、死
所谓“悲田”,是以救济为目的的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的一种。悲田院相当于今日免费住宿的诊疗所、养老院,是一种对流浪老人、无后老人、贫困者、患病者免费诊视、收容助救的机构。悲田院不仅收容疗养病人,而且也救济贫困、慰托孤独。里面的老人及患病者可以免费吃住、看病。死后由官府负责埋葬。
宋 代:四座“福田院”能养300人
机构名称:北宋政府最初在东京设立东、西两个福田院。宋英宗时下令增设南、北福田院这样就有了东、西、南、北四座福田院
管理特点:皇帝出资和管理 兼顾受灾群
人员及待遇:老年乞丐供给口粮零用钱
“福田”,也是佛家语言,意思是说人们对应当供养的人要供养他。究竟供养什么人,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三福田说”。一是报恩福田,供奉父母师长;二是功德福田,供佛寺之用;三是贫家福田,供养穷苦人。东、西福田院属于贫家福田,收养孤独的有病的老年乞丐,供给口粮和零用钱,但是能进院的老人极少,最少时只有24人,增设为四院后,最多可容纳300多人。
元 代:买田收租供养入堂老人
机构名称: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官府下令各路设立“济众院”。元至正年间郭瑛建立“惠老慈济堂”。
管理特点:官吏贪污管理混乱
人员及待遇:给粮给柴还给布
《元史·食货志》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各路设立济众院,收留鳏寡孤独残废不能自养的人。给口粮另给柴薪。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政府给大都南城孤老衣粮房舍。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政府下令,但凡下发恩诏,就给孤老一人一匹布、一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