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新时期国有企业责任文化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为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竞争力和履行经济社会责任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对国有企业所承担责任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内涵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需要认真思考和系统总结,进一步树立和明确国有企业新时期所应该履行的责任,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统一起来,并内化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行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国有企业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与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国有企业责任的理念和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在履行责任方面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在国家经济实现稳中求进中主动作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外需不振和国际贸易环境趋紧,国内投资下行和消费疲弱,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考验,给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国有企业主动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既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
二是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在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升级中带动作为。尽管我国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国家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也从来没有如此紧迫。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结构升级的微观主体。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化,在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中有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时刻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带动力,确保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
四是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在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中扎实作为。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国资委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是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五是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定和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中务实作为。“十二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普遍重视促进就业,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提高居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保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突出就业和民生责任,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带动上下游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稳定和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新时期国有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充分认识和牢固树立企业大责任理念,深刻理解企业履行责任是实现企业、社会和国家价值的长期行为,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按照企业责任理念重塑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形成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经营业务和文化特色的责任观,使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落地生根”。中粮集团秉承“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理念,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谋划企业发展,将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统一起来,通过构建“全产业链”,致力于在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上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责任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具体化。在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现有经营管理体系全面融合的责任工作体系。加强企业责任的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建设,将企业责任细化实化为具体的指标,并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和工作流程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企业履行责任的考核评价机制。中粮集团通过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从源头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严格保障食品安全。实施HACCP、ISO22000、TQM等先进的质量安全管理技术,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参照国际通用的风险评级标准,开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成立中粮研究院,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我国粮油食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企业内部形成履行责任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大企业责任宣传力度,开展企业责任全员培训,把责任理念变为每一位员工的信念、素质和行动,变为企业的一种先进文化。中粮集团在内部提倡放牛娃文化,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形象地比喻成国有资产的放牛娃,其实质就是激发每一位经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国有资产这头牛健康地养大养肥。
(本文章摘自6月4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