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创新企业民主管理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5月29日,由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共同组成的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北京举办了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学习青岛港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继承和发扬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会议代表的发言摘要。
牢牢把握改革发展方向
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姜异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青岛港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始终牢记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不断创新创优,走出了一条企业科学发展成功之路。青岛港的经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始终保持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企业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扎实做好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青岛港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最大优势,恪守“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永远报党恩”的政治信念,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确保企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行。
二是坚持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学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为有位。
近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住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发展战略这一重大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创造了百年老港跨越发展的辉煌业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9.6亿吨,其中青岛港完成3.7亿吨,先后与威海港、日照港合资成立了集装箱码头公司,带动了沿海港口群的发展。实践证明,企业只有始终认清自己的经济责任,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是坚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青岛港忠实履行“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使命,坚持做到“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想方设法让职工过上好日子,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担当。青岛港坚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职工当家作主的重要载体,搭建了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平台,发挥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润滑剂”和“稳定阀”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扩大职工有序政治参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只有坚守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才能全面体现自身价值,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青岛港示范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 何建中
青岛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折腾,坚持国有企业性质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实现了港口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示范路。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坚持国有企业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要求。青岛港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断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机制,搭建民主管理平台,拓展职工当家作主的渠道,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将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使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青岛港和谐向上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把国有企业优势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环境和组织的优势,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竞争进取,科学决策,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青岛港在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参与下,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调整业务结构,构筑起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大市场,大力发展生产力,将青岛港做大做强。坚持科技兴港,自主创新,发展低碳交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道路。
三是坚持文化铸魂,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和谐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条件。青岛港立足于港口实际,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相融合,形成了“三大使命”、“三个一代人精神”、“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等系统完整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创新文化载体,建设精神家园,形成了独具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岛港企业文化,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四是坚持造福职工,把企业改革发展与保证职工、企业、国家三者利益有机结合。青岛港坚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开辟了为职工造福的温暖通道,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办实事。创造就业机会,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不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实行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打造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的局面。带领职工参与国防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五是坚持领导示范,把打造德才兼备的企业家团队与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有机结合。以常德传同志为带头人的青岛港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干事创业、锐意创新、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本色,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严格自律,率先垂范。与此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尊重人才,鼓励职工全面发展,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打造知识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和农民工三支队伍,培养出了许振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了港口党群同心、人才辈出、合力发展企业的喜人局面。
共建、共享、共赢
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青岛港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中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值得推广的经验。
一、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
企业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一方面,管理活动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另一方面,管理活动又是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企业管理不仅需要高效率地组织生产要素与指挥劳动,而且需要发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现代企业强调吸引职工参与来调动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做法,就证明了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不仅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更是企业追求发展的需要。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劳动。职工作为财富的共同创造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职工应当享有参与企业管理并通过这种参与来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与权力。
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弱化的现象值得警惕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本的极度短缺与劳动者的大量过剩,各种政策向资本倾斜则成为各地很自然的取向,由此而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确实在弱化。这种现象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一是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不罕见;二是劳动关系趋向紧张,进而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三是职工的归属感与企业的向心力持续下降。此外,在一些国有企业,由于职工参与的缺失,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上述问题表明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弱化的现象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创新相关机制、树立正面示范的典型等措施来加以扭转。
三、强化职工参与是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必由之路
青岛港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事实,证明了共建、共享、共赢应当成为我国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港成功的经验最值得关注的有如下几点:1.切实贯彻落实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我国的公司法、工会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政策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现行法律制度的要求。青岛港将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落到了实处。推进企业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应当以现行法制与政策规范为依据,守法与合规是基础,也是根本。2. 在尊重职工并确保其参与企业管理的条件下促进共建。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集体合同、劳资协商机制等途径来确保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不应当是国有企业的专利,应当是一切企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3. 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共享。劳有所得分为三重境界:一是劳能获酬,即付出劳动得到一定的报酬;二是劳有所值,即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与其做出的贡献相匹配;三是劳能共享,即劳动者还能够分享到企业发展的一部分剩余成果。青岛港的实践,证明了通过相应的机制来保证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仅有利于职工,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民主管理
是企业法制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陈 甦
青岛港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经验,再一次证明,企业管理机制创新可以为我国企业法制建设提供实践动力与经验源泉。
一、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是时代必然
其一,青岛港经验是对企业本质属性认识不断深化的当代成果。企业是由资本与劳动两大要素组成的人的经济组织体。青岛港民主管理实践与创新,证明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中,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优良传统,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治理的新理念、新制度成为了可能和现实。
其二,青岛港经验是企业职工主体地位与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实践结晶。青岛港采取并认真实施的诸多民主管理创新性措施,体现了信息公开、程序科学、决策民主的规则特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表明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其三,青岛港经验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植入企业治理结构的必然表现。青岛港作为公有制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体现了其对国家负责、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特点,其基本原则、主导思路和主要措施,具有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普适性。
其四,青岛港经验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取得初步成效的具体实例。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强调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也需要制度创新。青岛港的成功,是加强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结果。
二、青岛港企业民主管理经验在企业法制建设上的启示
贯穿于青岛港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它结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将劳与资合理配置、有机结合,既承认资本的有效性和基础性,也承认职工的能动性和主导性。厂务公开是企业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过程,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体现在职工能够作出有效判断和决定,而这些必须以真实、充分、准确和及时地获得信息为前提。这是以吸纳民主管理为要点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源泉。
三、普遍推行企业民主管理探索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制度的法学思考
在新形势下实现企业民主管理常态化、机制化和普及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把行之有效的企业民主管理措施制度化法律化,使民主管理成为企业运行中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
建立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法律法规,一方面要注意做好法律转化和规范提炼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法律资源,从而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化推进。
依靠职工办企业
推动港口大发展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常德传
青岛港成为世界第七大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的发展实践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根本方针,才能推动港口大发展。
一、牢记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青岛港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的指导思想,以“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为使命,把“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越来越强,职工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作为检验标准,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建设了三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新港。
用榜样的力量建“钢班子”、带“铁队伍”。各级领导带头学雷锋、当榜样,过好信仰关、感情关、苦乐关、标准关和服务关,带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钢铁之师。全港上下传承“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弘扬“三个一代人”的青岛港精神,培育了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港口文化,激发出广大职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打造了青岛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优势。
二、牢记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
创新形式拓宽渠道,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我们坚持企业民主管理,不断创新机制,加强载体建设,拓宽公开渠道,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构建“五级公开管理格局”。集团党政领导每年向职工代表述职述廉,接受民主评议;30多个基层单位全部设置“一点通”查询机,做到事事透明。
扩大覆盖拓展范围,企业民主管理的作用愈益彰显。我们坚持股东权益决不能取代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法人治理结构决不能模糊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根本方针,合资公司的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一样达到100%。在青岛港工作了12年的集装箱公司外方总经理李成祚谈到,“青岛港坚持民主管理,很好地凝聚了来自不同国家合作方的力量,创造了比西方管理职工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
三、牢记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职工全面发展。青岛港坚持“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科学处理好发展和造福的关系。20多年来不仅从没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还连续23年33次涨工资。年年开展脱产大培训,组织技术工人考工晋级、技术比武。坚持“五不唯”的用人观,谁能干就让谁干,谁干得好就肯定谁。青岛港有农民工9000余人,农民工与正式工一个单子发钱、一个平台学习、一个标准当干部。目前65名农民工当选为集团职代会代表,2人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坚持凝心聚力,推动港口科学发展。广大职工把港口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自发组织开展了十几次建码头义务劳动,用“小推车”推出了一座座大码头;为了发展大港口,工人发明家层出不穷,先后创出1380多个员工品牌和1800多个绝活,集装箱、铁矿石、纸浆装卸效率始终保持世界第一。青岛港用全国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全国6.9%的吞吐量,港口生产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本质转变。
(本文章摘自5月31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