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央企外企加速布局中国港口专家提醒警惕产能过剩
近期,央企和外资企业在中国港口建设投资明显升温。专家表示,港口投资应该注意调整结构,警惕港口产能过剩。
6月15日,宁波港与马士基集团签署协议,双方拟共同出资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梅龙码头经营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宁波港以人民币现金出资3.75亿 元 , 占 合 资 公 司 注 册 资 本 的75%,马士基码头公司以等值外币现汇出资1 .25亿元,占25%的股份。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经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梅龙码头的3号、4号、5号泊位,整个项目总资产规模约为43亿元人民币,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75%的股份,马士基码头公司持有25%的股份。
6月14日,潍坊市政府与马来西亚最大的企业集团森达美正式签署协议,后者未来三年内将投资14亿马来西亚元(约28亿人民币)扩建潍坊港,这超过了其前五年在潍坊港投资总和的两倍。
去年10月份,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牵头、裕廊集团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日前对莆田秀屿港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考察。新加坡裕廊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意以注入资本金的方式合作,新方股份比例为49%,中方为51%。
“马士基投资宁波港是其长期战略 考 虑 , 对 于 宁 波 港 也 是 一 件 好事。”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忠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地方政府进行港口建设的积极性挺高,关键还要建好配套措施。
央企在港口投资领域也频现大手笔。今年4月份,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加强罗源湾港口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在罗源湾北岸港口连片开发建设经营大型深水公共码头泊位,合作项目投资总额60亿元人民币。
今年3月份,泰兴市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将合作开发建设天星洲港口物流园项目,此次双方合作开发建设的天星洲物流园项目计划总投资86亿元,包括天星洲整治开发和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虽然央企、外资投资港口建设的热情不减,但是挥之不去的是港口产能过剩的阴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11年我国沿海港口建设投资达800亿元(不含航道),预计今年的港口投资仍维持在高位,将在850亿元左右。有媒体曾报道的数据显示,目前大连港利用率为78%、青岛港为68%、天津港为55%,厦门港的利用率有40%。事实上,码头实际吞吐能力超出设计能力是现在业界的普遍现象。
“港口是拓展物流服务的根据地,大家都努力往这块投资,港口属于战略资源的范畴,涉及产业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港口建设的原则是适度超前,如果按照交通运输部核算的口径,目前港口设计能力不够用的,但是现实情况是,港口实际的吞吐能力是远远超过其规划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副院长贾大山告诉记者,如果从港口实际吞吐能力来看,我国港口整体上是超前的,服务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吞吐能力与吞吐量比例为1 .1比较恰当,但是2011年底该比例已达到1.17。
青岛港的一位高层曾公开指出,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港口群内部及各港口之间现均出现竞争过度,从国际上来看,200千米以内不应有同等规模的港口,但我国沿海却是平均50千米就有一个1000吨以上规模的大港口。
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认为,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港口大国,但却不是港口强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是码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也表示,现在有些地区领导认为,凡是沿海有岸线的地方都要建港口,20公里、30公里建一个港口,这种状态必将导致产能过剩,无序竞争。
专家指出,当前应控制码头建设节奏,虽然不能一味要求停止码头建设,但是有些港口需要调整建设结构,比如干散货码头中如铁矿石码头尚存在能力偏紧的问题,需要重视。
(本文章摘自6月26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