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云企聚![服务商申请]关于我们首页

首页 > 商业资讯 > 张晓刚:“国际化”“多角化” 内外兼修助钢企逆市突破

张晓刚:“国际化”“多角化” 内外兼修助钢企逆市突破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2

    近日,由世界钢铁动态(WSD )和《美国金属市场报》(A M M )评出的“世界钢铁业远见奖”揭晓,担任世界钢铁协会主席的中国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获此殊荣,成为第二位问鼎这一最高等级国际钢铁奖项的中国大陆钢铁业领袖。


  本报记者为此专访张晓刚。面对今年以来钢铁行业陷入深度亏损的不利形势,鞍钢在内抓管理、外部开拓、国际化战略、多角化经营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对国内同行具有借鉴意义。


  记者:首先,祝贺张总获得国际钢铁业的这一很有分量的大奖。今年以来全国钢铁业陷入价格下滑、需求不旺的困境,一季度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行业亏损。在这一不利形势下,鞍钢如何保持竞争力?


  张晓刚:谢谢!众所周知,中国钢铁业不仅在产量上连续16年世界第一,在质量上也可以与世界上著名钢铁企业竞争,产品和服务得到世界顶级品牌用户的认可,这个奖项颁给我,是对中国钢铁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崛起的认可。


  但是,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钢铁业十分不利,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统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为-10.34亿元,鞍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这一状况,既有市场原因,也与行业近10年高速发展积累了太多问题有关。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同质化和品种同质化突出,现在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提升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市场上原料和钢铁价格是相对刚性的,只有靠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资源重新配置等方式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适应钢铁业的新变化和鞍钢发展的新要求,近几年鞍钢把推进变革创新、加速四个转变,提高企业持续的国际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此外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推进变革创新、实施全系统对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等,围绕降本增效、扭亏为盈这一中心工作,充分挖掘潜力,5月份实现当月盈利。


  记者:鞍钢鲅鱼圈项目投产3年多了,目前运转情况如何?新工厂给鞍钢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晓刚:鞍钢鲅鱼圈基地是中国落实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批准建设的首个沿海布局钢铁基地。新厂坐落于东北第二大港营口鲅鱼圈,打破我国长期在内陆布局钢铁企业的瓶颈,借助物流优势打造原料、成品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在工艺流程上遵循短流程、低热损原则,提高能源和生产效率。新厂年产钢650万吨,吨钢产能占地面积、综合投资成本均处于世界最低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年产1600吨钢,高居全国第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鲅鱼圈工厂的装备技术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新厂自2008年9月建成就连续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二次低迷等不利因素,鞍钢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它的运行效能。鲅鱼圈分公司采取一级管理事业部自主负责制,摒弃金字塔式组织架构,采取扁平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管理层级。今年以来,鞍钢率先在鲅鱼圈分公司实施成本模拟市场核算机制,根据市场成品价格,模拟倒推出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环节成本,分摊到每个作业区、班组头上,这让职工的节本增效意识大大增强。


  鲅鱼圈基地投产3年多来,从生产磨合期、稳定期进入提升期,目前绝大多数生产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中高居前列,而且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成本均处于全国最好水平。今年3、4、5月份,新厂投产以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在逆市中保持强大竞争力,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结构钢厂中唯一的盈利者。


  鞍钢力求借助鲅鱼圈新厂,在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等全球钢铁发展方向上作出表率。目前新厂通过对生产废弃物回收,实现了负能炼钢,吨钢耗新水全国最低、自发电量达到全部用电需求的70%以上,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没有自备燃煤电厂的钢铁项目。同时积极开发海水淡化应用、沿海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前沿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强度高、韧性好、重量轻、寿命长的新一代绿色钢铁产品。


  总之,鲅鱼圈基地是集鞍钢几代人财富和智慧建设的样板工厂。建国初,鞍钢是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进入新时期,鞍钢借助鲅鱼圈新厂,力求对内继续发挥对全国钢铁行业的引领作用,对外展示中国钢铁企业的良好形象。


  记者:鞍钢近年来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方面大刀阔斧,也是您此次获奖备受国际同行认可的一点。请您梳理一下,鞍钢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哪些成绩,我们很想分享一下你对国际化战略的经验,以及对遗憾之处的思考。


  张晓刚:鞍钢外部依托跨行业国际间的合作、资本市场的合作释放国内的增长压力;国内通过企业不断的创新来整合内部资源改变市场格局。


  鞍钢近几年一直实行积极的海外布局战略,大多数投资和合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我们科学规划海外基地布局,利用现有海外项目,熟悉掌握海外生产基地建设运作规则,提高国际化运作水平。


  具体项目上,我们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金达必金属公司合作,还有3个月,年产铁矿石1000万吨的卡拉拉铁矿将投产,这是鞍钢首个原料供应基地,我们将以此为平台构建海外资源保障体系。


  今年我们收购英国U SS加工线2/3的股份,与英国斯坦科集团在英国成立了“鞍钢(英国)控股公司”。此前,鞍钢在西班牙建立了第一个海外销售合资公司,在意大利建立了第一个海外钢材加工生产线。这些国际化进程完善了鞍钢的销售服务网络,加快整合布局。


  尽管国内企业资金日益雄厚,并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多数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接连受挫。缺乏国际知名度阻碍了他们的内生式增长,政治障碍则成为大手笔并购交易的绊脚石。


  2010年鞍钢参股在美国投资新建钢厂,虽然投资规模仅有几百万美元,所涉产品并非前沿技术,但因50位美国议员联合反对,目前推进缓慢。此外在一些地方,我们尝试性洽谈几个项目,但最后都主动退出,因为很多项目上午谈判定下来的事,下午对方就变了。这样的国际化我们宁可缓走,也一定要保证安全。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市场巨大、投资成本低,但由于政治、法制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巨大。相比之下,在市场经济成熟地区投资虽然成本高,一旦签订合同后,都会履约办事,风险相对较小。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国际化课题很好听,但是要审慎。鞍钢还是选择多条腿走路,既着眼于进入发展中地区,又不放弃进入发达市场。同时我们更愿意与成熟的跨国公司合作共建项目,他们在国际开发中比较有经验,和他们合作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记者:不久前媒体报道武钢面对当前逆市投巨资养猪,开拓新市场。相比之下,鞍钢几年前就提出多角化发展战略,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张晓刚:我国钢铁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当前真正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今后几年,钢铁产品将保持微利运行,像媒体所说的,一吨钢铁利润不及一公斤猪肉时代已经到来,这需要企业在钢铁主业在外,开发出更多经济增长点。


  前些年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盛行,而鞍钢更注重“多角化”发展。多角化是一个形象说法,指围绕钢铁主业,伸出一条条触角,这一战略下,鞍钢不会大规模进军自己不熟悉的房地产、农产品深加工、煤化工、生物制药等行业,包括养猪,而是注重围绕钢铁生产的上下游链条,来发展新产业,一来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2007年起,鞍钢提出与全球顶级公司一起“登山”战略,先后与贝卡尔特合资生产帘线钢,与维苏威合作开发耐火材料,与斯多伯格三一公司合作开发生产高档炼钢连铸辅助材料结晶器保护渣。去年我们的矿渣开发公司实现利润1.5亿元,成为众多板块中的一大亮点。今后几年鞍钢的自动化公司也将迎来大发展,这家公司通过鞍钢的信息化建设锻炼了队伍,储备了技术,将面向市场开发钢铁生产的信息化软件。


  鞍钢将做大钒钛产业作为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年产7000吨的钒制品厂三氧化二钒扩能项目已达产达效,规划年产1.88万吨的西昌钢钒钒制品项目已经投运,攀成钢转炉提钒工程已开始试生产,规划年产2000吨的钒制品厂钒氮合金扩能工程已开始局部试车……预计在“十二五”末,攀钢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质量最优、品种最全、高附加值产品最多的钒制品供应商。与此同时,攀钢钛业公司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钛白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18万吨/年钛渣二期项目、1.5万吨/年海绵钛项目顺利投产,1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项目启动。


  未来鞍钢还将进军金融业。目前已尝试购买保险公司的股份,持有装备制造企业的股权,不过在产融结合过程中,我们会步伐慢一点,避免投机,追求稳妥。


  记者:鞍钢拥有全国乃至全球最丰富的铁矿资源,面对中国钢铁业铁矿原料受制于人的局面,鞍钢在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上有什么规划?


  张晓刚:原燃料低成本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之一,我们正在推进鞍钢自有铁矿扩产计划。2010年,这一项目得到国家批准,2011年已全面展开,促使鞍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目前,鞍山地区铁矿山改造建设已初见成效,大孤山铁矿、东鞍山铁矿二期扩建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齐大山铁矿二期、鞍千矿业二期和关宝山等后续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此外,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获得国家批准,1500万吨/年铁精矿扩能规划已启动,白马二期主体工程已完工,尖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已开始试生产。


  记者: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准武钢防城港、宝钢湛江钢铁项目投资建设,这会不会给鞍钢带来影响?鞍钢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张晓刚:这两大项目获批后,将在未来几年内形成产能,这将给鞍钢的南方市场带来更大压力。


  辽宁作为中国发展钢铁工业基础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却面临市场瓶颈。由于东北地区经济活跃度不高,鞍钢大量产品主要运往华东、华南市场销售,每吨成品运到客户手中就要多出二三百元的运费。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的情况下,这种局面还能维持。


  武钢防城港和宝钢湛江项目获批,是国家落实钢铁产业规划,优先在沿海地区布局产能之举。不过未来投产后,鞍钢原有的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在我国南方市场的优势将被削弱。为此,鞍钢2010年在福建布局,投资兴建100万吨冷轧钢板项目。此外,鞍钢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来应对未来竞争。

        (本文章摘自6月29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