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云企聚![服务商申请]关于我们首页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中国石化—走在全球企业发展前列

中国石化—走在全球企业发展前列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29

  10年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我国石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基地化格局基本形成,节能减排成效初显。作为领军企业的中石化,在这10年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现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商,世界第四大乙烯生产商,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在2012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5位。


  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石化资产总额从5353亿元增加到17450亿元,增长2.26倍;营业收入从3754亿元增加到25520亿元,增长5.79倍;上缴税费从559亿元增加到3298亿元,增长4.9倍;实现利润从231亿元增加到831亿元,增长2.6倍。


  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说,近10年来,公司规模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结构调整实现跨越


  乙烯、炼油等重点领域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勘探开发等短板逐渐补齐,不断优化的结构使中石化实力日渐雄厚


  在天津滨海新区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各种各样的管道纵横相连,很是壮观。这个乙烯工程的8套装置均达到了世界级规模,其中百万吨乙烯裂解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单套装置,45万吨聚丙烯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套装置。项目同时配套了1000万吨的炼油项目,使天津石化成为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和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加工基地。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产品。2011年,中国石化乙烯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268万吨增至1004万吨,增长了3.7倍,居中国首位和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完成了茂名、福建、天津大型乙烯工程的建设,以及赛科、扬巴合资乙烯企业的扩能改造工程,乙烯生产企业平均产能由2000年的38万吨达到80万吨,装置平均规模接近世界水平。


  与乙烯一样,炼油业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现在,中国石化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炼油生产商,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2.49亿吨,平均单厂规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改造形成了镇海、茂名、金陵、齐鲁等14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具有集聚效应的大型炼化企业集群。炼油化工一体化是世界石油化工发展的一大趋势。为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中国石化通过物料和能量利用之间优化,充分利用原油资源,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当前,世界石油化工行业不断向精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石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增加,这些产品不断顶替进口产品,在原来由外国企业唱主角的高端市场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油气勘探开发是中国石化一直希望补齐的“短板”。为此,中国石化不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形成了东部老油田原油产量硬稳定、西部新区快速上产的局面。南方海相领域天然气储量规模不断扩大,川气东送工程投入商业运行,天然气产量从2008年的83亿立方米上升到2011年的156亿立方米,增长了87.9%。


  中国石化不断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近年来成功收购加拿大Daylight公司、瑞士Addax公司以及葡萄牙Galp公司等公司的部分权益,目前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35.2%,境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24.5%。


  科技创新激发活力


  理论体系的创新,技术工艺的突破,使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迅速提升,对外技术依存度逐步降低


  在四川的大山里,有一条起始于普光气田的绿色大动脉,被称为“川气东送”。我国最大海相整装气田的天然气通过这个途径,送往东部地区,使沿线天然气供应增长近30%,有效缓解这些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正是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个迄今为止储量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气田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我国油气开发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说。


  毫不夸张地说,近10年来中国石化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化的石油炼制形成的催化裂化等新技术,使企业以较低的投入实现了车用燃料油品的清洁化。目前,中国石化已经掌握了现代炼厂全流程工艺技术,部分自主开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减压和焦化装置完成大型化,具备了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单系列千万吨级炼厂的能力。


  在上游的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化近年来丰富和发展了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体系及其配套技术,发展了水驱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滩海油田开发等主力油田开发稳产技术,确保了东部老油田的稳定。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体系及其配套技术、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藏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为西部原油增产和天然气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石化下游化工板块的集成创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对外技术依存度逐步降低。目前已经开发形成15万吨/年规模大型乙烯裂解炉、大型乙烯分离、裂解汽油加氢、乙苯等成套技术,可基本满足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设需要。


  目前,中国石化累计申请专利2.3万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1万件,发明专利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左右。


  低碳发展加快转型


  变废为宝、开发新能源,甩掉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今天的石化企业已经今非昔比


  7月,中国石化在北京的500多座加油站完成了京V油品的置换,相比京IV,京V油品硫含量降低了80%,轻型车氮氧化物排放减少25%,污染物排放减少40%,重型车氮氧化物减排43%。这一标准相当于欧V标准,使北京的车用燃油清洁化水平与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相一致。


  在全国,中国石化生产的车用汽油已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上海、广州的油品达到了欧Ⅳ标准。由此,我国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30年才走完的油品升级之路。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富含瓦斯等成分的可燃性废气,过去只能通过火炬高空燃烧后排向天空。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这些过去被当作废气排放的炼厂气实现了回收利用,每月增产液化石油气7000多吨,同时将部分干气用作加热炉燃料,使炼厂气的利用率达到99.9%。乙烯厂的4支火炬经过优化工艺和严格管理,已熄灭明火,每月可以节约燃料气1500吨。在整个中国石化,已经全面实施熄灭火炬计划。


  过去的10年,中国石化原油加工量增长108%,炼油综合能耗下降24%。“十一五”期间,累计节约144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植树8600多万棵;减排二氧化碳3466万吨,相当于10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节约水资源7.11亿立方米,相当于70个西湖。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参与推进燃料乙醇项目建设,注重技术研发,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纤维素乙醇开发应用。还积极推进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煤炭的清洁利用。


  (本文章摘自8月29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