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走在工程建筑自主创新前列
雪域高原上列车飞驰,崇山峻岭中隧道纵横,江河湖海上桥梁飞架……这10年中,无数重大工程建设让人们叹为观止。这些工程,凝聚了我国建筑业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重大技术的突破,重要设备的突围,中国中铁在这支创新的队伍中奋力前行。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排头兵,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筑技术的飞跃提升。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52项,授权专利1977项,成为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中铁连续7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全球第二大工程承包商。
建平台完善创新体系
在不同等级类型的技术研发平台建立的过程中,中国中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级四层”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中铁逐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依托、以技术中心为平台、以专业研发中心为骨干,联合搞攻关、开放搞科研的“两级四层”技术创新体系,为技术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中铁成功申报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盾构与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了高级研发平台;设立桥梁、隧道、电气化、轨道、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及检测技术等6个专业研发中心,负责6个专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归口管理,集中了公司80%以上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0%以上的科技奖励和工法,形成了全方位专业研发平台;拥有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9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全公司95%以上的科研项目,是企业基础性技术开发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国中铁还对具有公司特色的科技创新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确保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在制度上,中国中铁制定了科技开发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工法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用制度来保证技术创新落到实处。在规划上,中国中铁坚持每5年制定一次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定位,确定研发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每年制定年度科技开发计划,指导各成员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经费保障上,中国中铁每年都按照上一年度营业总收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企业科技研发专项经费,用于公司科研课题的研究。2011年,中国中铁的科技投入达97亿元。此外,中国中铁把科技创新纳入了企业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各子公司领导班子薪酬挂钩,促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围绕关键技术寻求突破
一个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见证着企业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核心竞争力在这些突破过程中显著提升
中国中铁在创新中十分注重对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在项目建设中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高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施工水平,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如在参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修建过程中,中国中铁针对项目中出现的技术难关不断组织科技攻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实现重大突破。
结合中国首条无砟轨道铁路—遂渝无砟轨道试验段,中国中铁研发了多种型式的无砟轨道结构,解决了基础沉降控制、线路刚度均匀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大跨度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世界纪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成套技术,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结合京津、武广等高速铁路,中国中铁先后攻克了大吨位箱梁制运架技术和无砟轨道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吨位架桥机、CA砂浆搅拌车等关键设备,全面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修建技术,成功建成了时速350公里的京津、沪宁城际铁路等高速铁路。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核心的京沪高速铁路顺利建成,标志着中国中铁具备了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实力,也为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经过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目前,中国中铁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了企业的发展。在攻克项目难关时,中国中铁坚持自主创新,装备制造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在高速铁路道岔、特大型桥梁施工专用装备、隧道施工专用设备等制造技术方面都取得新突破。在高速道岔制造技术方面,成功研制了系列高速道岔、提速道岔和GLC(工联岔)系列道岔,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锰钢与钢轨焊接中间介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在桥梁施工装备制造技术方面,先后研制出提升能力达3000吨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天一号”起重船、适应桩长达95米的海上打桩船、起重能力达700吨的大型钢桁梁架设专用装备、大跨度钢桁拱架设的爬坡架梁吊机。这些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的提升,大大增强了中国中铁的国际竞争力。
整合资源推动成果转化
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海纳百川共同攻关,新技术加速转化的同时,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多年的自主创新过程中,中国中铁始终坚持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坚持“产、学、研、用”联合开发模式,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世界知名企业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科技资源。
近年来,中国中铁发挥自身“四位一体”的资源优势,联合部分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高速铁路建设,在理论基础、设计标准、施工验证、成套设备研制等方面开展了技术合作,先后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和软土地区沉降变形控制、大吨位箱梁制运架和跨大江大河等复杂桥梁建设、高速列车重联运行接触网等高速铁路建设关键技术难题,在保证京沪等高速铁路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土压平衡盾构、硬岩盾构、硬岩掘进机及隧道施工配套专用设备等产品及相关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高速铁路、地铁、市政、水利、核电、山岭隧道项目,生产制造各种型号TBM和盾构机超过50台套;自主研制的大吨位箱梁制运架成套设备,销售近100台,实现产值10多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可动心轨单开道岔及高速道岔,占有中国70%以上的道岔市场份额,并出口至各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新型合金接触网供电工具及气体绝缘大容量开关柜等系列产品,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同类产品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这些成果的转化,有利于企业调结构、促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创新无止境。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中国中铁将继续完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章摘自8月27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