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警示家用自测器械可能贻误治疗时机
如今,很多孝顺的年轻人都会给父母买一些家用医疗器械。最近,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最近发布了一个使用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家用自我检测医疗器械受环境、人体差异以及使用方法的限制,存在一定范围的测量误差,消费者应正确使用家用医疗器械,不要完全相信自测的结果,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有人轻信自测结果
盲目自我诊疗送命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孙漫天处长告诉记者,家用自我检测医疗器械作为医用诊断仪器,因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普遍适用于家庭,如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血糖测试仪等,它的主要功能是随时体察病人情况,以便及时就医。不过这几年,我市家用自检医疗器械的质量投诉明显增多,时常有患者和患者家属反映因为使用了某些医疗器械耽误了诊疗。
最触目惊心的一个案例发生在去年年底。一位患糖尿病的80岁老太太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买了一台血糖测试仪,但因为轻信了血糖测试仪测出的错误数据,自行注射胰岛素,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死亡。
孙漫天说,这样的案例虽然是极个别的,但对于自我检测医疗器械的使用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介绍,从对投诉事件的调查情况看,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家用自我检测类医疗器械涉及质量问题的案例较少。多数危害成因还是使用者对该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实际功效缺乏了解,过分依赖其测试数据进行自我诊病和治疗,不正确操作而造成问题的发生。
电子仪器误差大些
血糖试纸必须配套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医疗器械可谓五花八门。昨天,记者在位于孝闻街的一家大药房看到,除了常见的体温计、血压计、血糖测试仪,还有听诊器、推拿仪器等,各个品牌的医疗器械价格差异也很大。以血糖测试仪为例,价格从400元至1200元不等,有的一盒血糖试纸的价格就需要200多元;而一台电子血压计的价格需要近500元,而一台水银血压计的价格不到100元。
面对如此多的选择,选购时有何方法?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程典陞告诉记者,比较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一定是水银血压计的数据比较准确,但它的缺点是操作起来较麻烦,需要有相关的经验。电子血压计的使用就方便一些,但时常会有误差。而买血糖测试仪的时候,消费者要特别注意血糖试纸是否配套,试纸的有效期也要看清楚。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前最好先咨询专科医生,根据医生指导使用。购买家用自检医疗器械产品需从正规渠道并仔细查看证照,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以免买到假冒或劣质产品。
自我检测也有窍门
可多测几次取均值
“花了大价钱买了家用医疗器械,不要立即使用,一定要仔细看看它的医疗用途、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科普了许多使用技巧。
比如,电子体温计的一般工作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为30%~80%,测量体温时会受测温时间、外界空气及不同身体部位的影响。为了得到准确的测温数据,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测温部位。腋下时,电子体温计应紧贴感温部位;舌下时,电子体温计应紧插于舌根部位。
电子血压计因测量原理所限,脉搏很弱的人、血压过低者、恶性高血压患者都不能用它来测量血压,而在大出血等某些紧急情况下,也不可使用电子血压计。
鄞州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还跟记者说了一个小窍门,在家自测可以连续测试3次,取一个平均值。第一次测量时患者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会影响结果,可不考虑。第二次的结果和第三次的结果相加后得到一个平均值较为准确的,每次测量都要间隔三四分钟。
对比医院测量数据
监控自家器械误差
电子设备不是万能的,使用久了,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孙漫天处长说,千万不要过分依赖家用医疗器械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是对病情的一个参考,发现数据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此外,市民在使用期间,要定期将家里的器械检查出的数据与医院检测数据进行比对,掌握家用自检医疗器械的偏差范围。
孙漫天说,最保险(放心保)的方式是在开始使用时就与医院检测数据对比使用,以确定偏差值。怎么比对呢?很简单,电子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比对,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式血压计比对,血糖仪自测值与医院血糖检测数据进行比对。比如说,欧姆龙电子体温计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差在0.7℃到1.2℃之间,那么以后定期比对时在这个范围内就说明是正常的。
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程典陞还提醒市民,医用电子仪器类产品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条件存放,如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还要注意养护,保持仪器外部(探头)清洁、润滑,及时更换易耗件、电池等。